提起电信诈骗,你是不是觉得只有不懂互联网里门门路路的老年人们才会上当?事实可能并非如此!
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,受骗用户年龄集中在90后,占比63.7%,其次是80后19.6%。而00后受骗用户占比甚至高于60后的中老年人。这表明,80后和90后这一年龄段的人群,更容易成为电诈的受害者。
“80后”“90后”群体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,接触网络时间较早,信息获取渠道丰富,对电信诈骗手法有一定了解。但在面对精心设计、不断迭代升级的网络骗局时,仍缺乏足够的警惕和辨识能力。
部分年轻人希望快速赚钱导致受骗
近年来,刷单返利、虚假理财类诈骗占比明显上升,许多受害者都是年轻人。发现受骗后,部分年轻受害者低估犯罪分子并抱有侥幸心理,认为自己能够返本抽身,结果大概率越陷越深。
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针对性利用
年轻人上网频繁,在手机、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留下了大量上网浏览记录、通话记录等使用痕迹,一旦感染木马病毒,不法分子就能窃取使用者手机内的个人信息。电诈分子根据个人信息设计有针对性的话术剧本,更容易击破受害者的心理防线。
频繁更新换代的诈骗手法更具迷惑性
随着民众反诈意识增强,电诈分子编写诈骗话术的能力也在升级,仅“裸聊诈骗”,至少有7种诈骗技法。近年来,电诈犯罪呈现标准化、系统化、流程化的新趋势,对年轻群体的诱惑性、迷惑性更强。
定制化诈骗时代,你的剧本在路上了
近几年,电信诈骗数量陡增,每个年轻人都要明确一点——你目前还没被骗,并不是因为你多聪明,也不是因为你没钱。适合你的“剧本”还在路上,他们每一秒钟都在更新迭代,你永远无法预知专属于你的诈骗脚本,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接近你。
在诈骗面前,年龄、学历都不是挡箭牌,只看你能不能识破诈骗犯罪的千层套路,及时脱身。当面对逐渐走向智能化的新型电信诈骗时,你应当比以往更多一分警惕。
首先,我们需要提高防骗意识。对于个人来说,要学会识别一些常见的电诈手段,如钓鱼网站、虚假广告、假冒客服等。在接收到可疑信息时,要及时进行核实,不轻易相信对方的承诺。同时,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。我们要学会保护个人信息,避免在公共场合泄露敏感信息,例如银行账户、身份证号等。
其次,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提高防骗能力。例如,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,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些恶意软件和网络的攻击。使用强密码和定期更换密码,可以增强账户的安全性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设置复杂的验证方式,如二次验证、短信验证码等,来增加账户的安全性。
记住:在电信诈骗面前没有所谓的“免疫人群”,被骗的人也不全是所谓的“笨蛋”,日常生活中始终要保持警惕心。
标签: 被骗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